在全国范围内,扇贝养殖要看秦皇岛;在秦皇岛市,扇贝养殖则要看昌黎。资料显示,秦皇岛的扇贝产量占全市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在全国排第二位。作为秦皇岛主产区的昌黎县更是将扇贝养殖作为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养殖面积达65万亩,产品远销欧美地区。
但是到了今年的收获时节,昌黎的扇贝却遭遇了大幅减产,与往年相比约在五成以上。
12月16日,长江商报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走访昌黎地区,这个全国闻名的浅海养殖大县呈现出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见证者有话说:最初几年大家都赚钱
12月16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昌黎县团林乡。进入村落,只见开阔地上一座座小山包突兀耸立,阵阵海腥味随风袭来,走近了才看清,原来这些山包都是贝壳堆积而成。这些如同地标一般的贝壳山似乎在提醒着远道而来的人:新开口渔港已近在眼前。
昌黎县沿海最大的渔港“新开口”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中被“独角龙”一夜拱开的港口现在也是渤海沿岸最有名的渔港之一。据民国二十二年的《昌黎县志》记载,清光绪九年的夏天,一场沧桑巨变在这里发生:由于滦河及饮马河等河流泛滥,汇集的洪水一下子倾泻至七里滩中,将七里滩与渤海相隔的沙坨峪冲开一道豁口,也就是“新开口”。从此这里渐渐成了渔船商船的聚集地,进而演变为贸易兴隆的港口,甚至一度被称为“兴隆口”。
由于现在正值扇贝收获期的尾声,记者未能目睹港口沿岸渔船往来,频繁贸易的热闹场面。但密密麻麻的渔船静悄悄地泊于两岸,船头悬挂的红旗在寒风中飒飒飘扬,让人可以想见不久之前这里的喧嚣。
此刻码头上少有人至,只有个别工作人员或在检修船只,或在闲聊。记者抱着随便聊聊的目的询问其中一位老汉,当表明身份与来意后,老汉的反应竟出乎意料的积极——“你们算是找对了地方也找对了人!”
这位姓萧的老汉是港务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他说自己属于本地“少数未搞养殖的人”,但多年来参与码头管理工作,直接见证了新开口扇贝养殖交易的兴起与发展。
在港务管理办公室,萧老汉对记者说,昌黎一直是以副(业)养农(业)。“自1986年生产队解体后,大家都开始找出路,最终还是根据本地传统和资源,靠海吃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昌黎县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开始迅速发展,产量逐渐超过传统的捕捞业。“原本昌黎是没有扇贝养殖的,后来从山东莱州等地引进了扇贝种苗。最初引进时,海水质量很好,极其适宜扇贝生长,连续六七年都有不错的收成。”萧老汉说,在当地政府倡导下,有几十户人家最早开始了扇贝养殖,“这些人在那些年都赚了钱,后来因为看到收益好,每年都会有新的养殖户加入进来,而超过九成的加入者都是昌黎本地人。”
那么今年的收成又如何呢?没等萧老汉回答,另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已在旁边摇头叹息:“今年可不成……”他点燃一根烟,继续说,“好一年,赔一年,最近几年都是这种情况。”
据这位工作人员称,本地最大的养殖户大概能有10万笼规模,每笼成本二三十元,包括种苗、人工费用等。本地造的渔船一条价格在十万元左右,养殖大户往往需要三条船来作业。这个成本不小,算下来一般每笼扇贝起码要剥出2斤鲜纯货才基本可以保本。“今年每笼多数只能剥出七八两到一斤多,95%的人都赔了。”
养殖户想撤退:不知道海水出了啥毛病
记者随后又接连采访了当地几位养殖户,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昌黎扇贝遭遇的寒流似乎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一位李姓养殖户表示,今年昌黎扇贝几乎全面减产。“我养了两万多笼,今年算下来赔了30多万元吧。”他苦笑着对记者说,“身边的养殖户也都是这种状况,一句话——我们这儿就没有看见挣钱的!”
李先生养殖的扇贝今年每笼只能剥出不到一斤一两的鲜肉,距离两斤多的“保本线”差了一半。他在2000年开始进行扇贝养殖,前十年的时候收益比较好,虽然也是有赚有赔,但总体上是赚钱的,最好的时候甚至一笼能出4斤多鲜肉。“近四年来也不知道这海水出了什么毛病,反正幼苗成活率少。”
当被问到水产局是否会组织一些科学养殖的培训时,李先生表示这种培训有时候会有,但理论和实践有距离,他们也就是听听,不能完全履行。
另一位孟姓养殖户情绪更加低落。他共养殖了1.5万笼扇贝,当被问及今年养殖情况时,只说了三个字——“不好!赔!”而他甚至不愿意再细谈收益,只用了一个看上去更触目惊心的词汇:“收啥呀,都绝收了!”
港务管理处的萧老汉向记者介绍说,本地养殖户不一定都住在新开口,他们的住处距港口8里——20里不等。当收获期到来时,养殖户们在凌晨两三点就需要驾船出海,下午三点左右回到港口进行交易。这个生活节奏是很辛苦的。而每笼扇贝都需要人工一个一个用手来剥,每剥出一斤鲜肉,需要付人工费6元,这是硬价格降不下来,并且逐年升高,因此成本也越来越不容易掌控。
生活辛苦,成本难控,再加上面对巨额亏损,这让不少养殖户心生退意。李先生称近四年总共赔进去140多万,他直截了当地说:“明年已经养不起了。而且我知道村里面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养殖户都已经准备放弃了。”
对这种状况萧老汉也是不胜唏嘘,他表示扇贝生意在昌黎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养殖的,有负责剥肉的,有收购后晾成干再销往外地的……如果这个链条出现断裂,那么在昌黎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失业。”
密密麻麻的渔船静悄悄地停泊在新开口渔港。
[每日农经]马蜂窝里巧赚钱(上)(20130912) 他骁勇善战,是天生的杀手。 蜂农:两分钟可以吃一只虫子。 它嗜肉成性,同类都不放过。 蜂农:害虫都活不了。 它闪电出击,给入侵者致命一击。 蜂农:只要靠近蜂巢,它就会.
宠物店里售羊驼 18日,网友“@然然jaejaecat”爆料称,在沙坪坝某宠物店内,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男模合影,关键是还有草泥马啊!”网友也在微博上“附”上一组9张拼图的宠物店内的现场.
[每日农经]一亩葡萄可卖出三十万元(20140619): 联系方式:云南蒙自 13887360883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刘畅这次到这采访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还获得了一条令她振奋的信息,她听说当地有人种葡萄一亩地一年赚了30万元。.
[每日农经]端午特供(1)湖北蕲春:小艾草 年产值十亿元(20140528): 孙志鹏:这里是湖北省蕲春县,古称蕲州,这可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眼下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人们都在忙着包粽子买粽子,准备雄黄酒。哎?您说这当年李时珍在.
猕猴桃果实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耐贮藏,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篇文章主要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建园和猕猴桃栽植管理技术以及适时收售等5个方面来阐述泥猴桃的生产管理技术。 一、猕猴桃生长习.
[致富经]裸婚小伙的千万富翁之旅(2014120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大城市的夜晚依然车水马龙,但申浩清楚这样的繁华并不属于自己,同样不属于自己的还有那些万家灯火的温暖。努力干活,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
人工养殖蝎子已被证实是一个农村创业的好项目,很多人都靠养蝎赚了钱,同时也有很多农民朋友想加入到养蝎队伍中去,不过,对于生手来说,首先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蝎子吃什么!现在农村致富经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蝎子的.
[致富经]几百万存款密码被篡改以后(201505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王雪莲跑市场签合同,老公负责工程进度,双剑合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夫妻俩成为诸城市让人羡慕的“黄金搭档”。6年时间.
[每日农经]不爱钻泥 大个子泥鳅随时能卖(20140418)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量蛋白质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大家.
通过分析露地西红柿的选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希冀对当地露地西红柿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番茄因其富含维生素、番茄红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丰富,具有美容、防衰老之功效,深受广大市民.